林荫街道温馨社区:聚焦民意办实事 做实“双报到双服务双提升”服务群众暖心坎
导言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四下基层”工作要求,推动党员干部队伍常态化、长效化参与社区治理、联系群众,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用好用活“双报到双服务”活动载体,着力在强化党建引领、优化服务手段、细化责任落实上持续用力,构建“互助共建、常态互动、携手和谐”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切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突出组织领导,构建机制强联动
林荫街道温馨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健全完善各项机制保障,以高标准推动“双报到双服务”活动落地生花。根据《关于深入开展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参与基层治理》,明确各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和社区党组织主体责任,形成“报到+服务+表彰”的治理闭环。积极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提交包联共建“项目清单”、“任务清单”、“资源清单”等15份,不断凝聚多元服务合力。深入实施“1+N”行动,保证基层党组织在与温馨社区党委配合时组织每年至少帮助社区解决1个实际问题,在职党员每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N次。截至目前,已有173名党员干部进行“连心桥”线上注册登记,开展探访老人、卫生清洁、法治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切实增强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科学施策,创新方式优服务
林荫街道温馨社区立足社区实际,全面推行“领导示范、社区引导”新模式,各联建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服务属地社区和居住地社区开展“双报到双服务”活动。目前,辖区乌海市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党支部、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党支部、乌海市海勃湾区农村建设投融资有限责任党支部、海勃湾区第九幼儿园党支部4个社区党组织和海勃湾区集中报到,海勃湾区房产物业服务中心、林荫街道养老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海勃湾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林荫中队等10余家辖区单位、社会组织齐集在温馨社区党委,采取“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的“菜单式”服务和“吹哨答卷”应哨模式,将基层党委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编入小区网格中,实现社区党组织、“双报到”单位、群众之间的有效精准对接。同时,通过上门走访、结对帮扶等方式拓宽“微心愿、微诉求”征集渠道,及时更新“双报到双服务”活动工作动态,分享至党员群众,促进党员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注重履职尽责,明确责任促落实。牢固锤炼“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求真务实”工作作风,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双向建立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活动台账和“入网进格”台账,定期摸排更新底数、同步调整衔接,确保报到党员进网格落到实处。构建“社区书记+网格员+报到党员”的网格管理体系,将网格员、“双报到”党员、及志愿者等多方力量进行融合,成立志愿服务队,确保志愿服务全民覆盖、基层治理全员参与。同时,确保每年年底对联建单位党组织提出综合考核意见,对在职党员服务业绩做出客观评价,着力构建“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问效双岗位”的闭环机制。
用活资源,服务居民有“温度”
林荫街道温馨社区党委和各组织坚持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工作出发点,建立“一会三清单”制度,报到单位定期参加社区党建联席会,各社区党组织“搭台”,将报到单位“资源清单”与社区居民“需求清单”,进行精准匹配,结合“一社区一载体”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共驻共建“项目清单”,共同推动服务项目,目前,开展民生实事项目、政策解读、普法教育、安全隐患排查、清理环境卫生等志愿服务30余次,在职党员认领微心愿20个,为社区办理实事20余件,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现在我只要有时间,就会到居住地社区认领志愿服务项目,在一次次为民服务‘小事’中践行初心使命。”在职党员这样说。
林荫街道温馨社区党委将继续发挥“大党委”作用,践行“四下基层”工作要求。挖掘更多有利资源,制定更多符合辖区、符合基层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的需求任务,激发内生动力促进“被动接受”为“主动作为”,聚焦民生需求,激发群众、党员、单位参与“双报到”的内生动力,画好为民服务“同心圆”。常态化开展共建共治共享系列活动,拓宽为民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推动“双报到”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