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荫街道:邻里共议,难题共解
基层社区治理中,一套切实可行的协商议事制度成为破解治理难题的“金钥匙”。林荫街道温馨社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居民参与,社区协商议事的创新模式,通过搭建多样化平台、完善协商机制、强化多元协同,推动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与“决策者”。
平台搭建:线上线下双轨并行
林荫街道温馨社区构建了“线上+线下”立体化协商议事载体,确保民意收集无死角、议事参与无障碍。
线下实体平台多样化:打造“馨”事厅,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固定协商阵地,结合“移动办公桌”作为移动协商阵地,把协商送到居民家门口,让老年居民在熟悉环境中参与社区议题讨论。线上数字平台高效化:林荫街道温馨社区充分运用海区E家平台网格化APP,网格员实时维护数据、响应诉求。
机制创新:规则与流程科学设计
林荫街道温馨社区聚焦民生问题,在党群服务中心创建“馨”事厅民主协商议事综合室,开展人民议事协商、政协议事协商、人大代表接待日等各类型议事,通过搭建一个有序参与社区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民主协商平台,倾听居民群众的呼声,让治理的目标、任务与群众的需求相匹配。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以小区为载体,以服务居民为落脚点,真正将社区协商“有人推、有人管、有人办”落到实处,有效汇聚磅礴的共治力量,建设更有归属感的温馨家园。
协商监督双融合:保障权力阳光运行
推动议事决策与监督评价相结合,确保协商成果落地见效。
监督嵌入协商全程:林荫街道温馨社区将协商结果公示,并组织居务监督委员会对项目执行跟踪检查。
空间与形式创新:议事融入生活场景
为提升参与便捷性,林荫街道温馨社区将议事空间延伸至居民生活半径,通过非遗课堂、各类手工课等活动孵化文体队伍,增强居民归属感;联合“热心人”、楼栋长,在职党员、包联单位等组织,组建“馨邻互助服务队”帮扶弱势群体;结合节日开展反诈宣传、垃圾分类等活动,在服务中收集治理议题。
治理成效:从矛盾化解到共同体构建
居民议事协商机制显著提升了基层问题解决效率与社区凝聚力。通过维修小区破损路面、无路灯小区内安装路灯、为无休闲座椅小区安装休闲座椅、组织结对帮扶党组织帮助困难群众更换玻璃、组织双报到在职党员为困难居民安装无障碍扶手缓解老人爬楼难等,精准破解民生难题。林荫街道温馨社区通过“邻里夜话”,促进邻里交流互助,将小区从矛盾频发转变为“百家事、百家议”的幸福家园。
林荫街道温馨社区的居民议事协商不仅成为解决社区难题的“治理工具”,更是基层民主的“训练场”。当居民在“邻里夜话”讨论文明楼栋方案,在“流动办公桌”讨论车棚选址,在“馨邻互助服务队”帮扶邻里时,一种基于共同参与和相互信任的“社区共同体”正悄然生长。这些实践印证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路径——治理温度来自群众参与,社区活力源于民主赋能。